竹泓老街南北宽不过两三米,东西长也不过百米,早年用青砖红砖杂乱着随意铺就,从西往东数,分别是文化站、医院、老邮局、老银行、糕点店、烧饼店、茶壶炉子、剃头店、南货商店、西饭店、小布店、大布店,旅社、东饭店、废品收购站,老街早年的一条当典巷里,就是当时的权力中心——公社,这条老街默默见证了竹泓的整个历史变迁,几**间,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人从这条街上匆匆走过,奔赴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旅途,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无论显赫还是平淡,同样都曾是精彩而鲜活的人生。
古镇上成片的明清及民国时期保存较好的古建筑、古街巷同样也是竹泓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。
竹四村系郑板桥后嗣居住地
自古竹泓人文荟萃。清雍正年间,“扬州八怪”代表人物郑板桥在竹泓火君庙设馆授徒,为“火君庙”题写匾额。同时,题有“青菜萝卜糙米饭,瓦壶天水菊花茶”楹联。其中的上联与郑氏厨房“白菜青盐视子饭”不同,别有风味。目前,竹泓镇竹三、竹四居住着近千名郑板桥家族的后裔。
本公司以人为本,不断开拓进取,求真务实,让我们携起手来,为了非遗产业的发扬和传承,而共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