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初年,竹泓人刘鸿文创办国民小学(后改为竹泓小学)并献给国家。为此,刘鸿文获得时任国民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发的奖章。
抗战时期,江南沦陷。国学、江苏省立图书馆馆长柳翼谋(名诒徵)为使大批珍贵古籍不落入日寇之手,写信给时任兴化县县长的学生金宗华,得到支持,随后举家由镇江迁居兴化竹泓,将大批古籍隐藏于兴化观音阁及竹泓等地,此举亦得到兴化名士、教育家石金声、张道中等先生帮助。抗战胜利后,柳先生将保存下来的古籍运回镇江。后来,柳翼谋在《禺余轩存稿序》中记述道:“竹泓,故郑克柔受徒之地,文采风流,蝉嫣数**不替,他邑乡镇弗能逮。”如今,柳先生的孙子——上海书法家柳曾符称兴化竹泓是他的*二故乡。
竹泓老街南北宽不过两三米,东西长也不过百米,早年用青砖红砖杂乱着随意铺就,从西往东数,分别是文化站、医院、老邮局、老银行、糕点店、烧饼店、茶壶炉子、剃头店、南货商店、西饭店、小布店、大布店,旅社、东饭店、废品收购站,老街早年的一条当典巷里,就是当时的权力中心——公社,这条老街默默见证了竹泓的整个历史变迁,几**间,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人从这条街上匆匆走过,奔赴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旅途,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无论显赫还是平淡,同样都曾是精彩而鲜活的人生。
竹泓木船制作主要以老龄杉木为主要原料,沿海捕捞生产的海船等大船也选用部分桑树、榆树为筋做“龙筋”,“龙骨”,辅以铁钉、麻丝、石灰、桐油等。整个造船过程中的生产工艺采用纯手工操作。
台下乌黑的看戏人家的船篷
锣鼓咿呀声折射水面
即使在野外离台很远的船上
也照样听得清亮动人
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